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120多平方米的档案室里,一排排灰色的档案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暗黄色的卷宗,它们翔实地记录了每个案件的办理全过程,这里也是范文萍工作了十五年的地方。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她默默地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档案管理工作。十五个春夏秋冬,她用心、用情,以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励志耕耘。近期,因从事检察档案工作满十五年,50岁的范文萍收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从事档案工作满十五年,为检察机关的档案事业作出贡献”荣誉证书。红彤彤的证书,承托的是她十五年来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
定规范
“不把档案锁进柜子,而是将‘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服务。”范文萍总说,每当一线办案的检察官能够从归档的案卷中获得有效信息时,她就感到满足和欣慰。虽然不能站在办案一线,但通过档案工作默默为检察事业贡献一分力量,她觉得无怨无悔。
档案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范文萍始终坚持档案工作原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及时收集整理与检察工作、检察活动有关的各门类档案资料万余册,力争资料不遗漏、不散失,保证检察档案完整。为了使档案系统录入工作更规范、快捷,范文萍自主设计了各内设机构诉讼档案移交表和外单位查阅诉讼档案登记表,明确了该院档案移交工作责任到人,使档案管理更规范、更完整。同时,也明晰了外单位确因工作需要查阅诉讼档案时需手续齐全,保障所提供档案材料的真实有效。
十五年来,她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了档案保管、查阅、移交、销毁等各项制度,使各部门对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为检察院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在一次普通的档案查询工作中,范文萍多年的腰椎病犯了,但是查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她愣是咬着牙支撑了下来,连续一周坐在电脑前用系统查询所需信息,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那段时间,她走路时都难忍疼痛,步伐不得不变得缓慢,一小段路程也需要暂停休息好几次。同事们都说,都这样了,你还不请病假休息一下?她却说:“完成查询任务再说吧……”
严要求
“范姐太认真了,案卷管理每一项内容都要求精益求精。”干警们每每要移交案卷,总担心有不足之处。有的部门一个季度就需要移交300多本案卷,每一本案卷范文萍都要亲自把关,“办案再忙也要按规定填写档案借阅登记表和档案移交目录!”范文萍严格对照档案借阅管理制度要求干警规范执行。
在日常移交档案过程中,范文萍要求各部门内勤人员严格按照移交表移交,对所填录内容逐项核对。一次,她发现一名干警在表内填录内容与实际移交卷数不符,立即拉住这名干警,“先别走,移交内容与表内填写内容必须一一对应!”于是,范文萍与这名干警一起对案卷进行重新整理、核查,逐项比对,终于核对清楚,案卷完美入档。
检察档案是检察机关各项工作最根本、最真实的原始记录,档案工作重要价值体现就是服务大局。范文萍始终坚守初心,对经手的每一卷档案都严格审查,大到卷宗材料是否齐全,小到顺序是否颠倒,页码是否编错,是否有错别字,是否规范使用线绳,是否存在铅笔字迹,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逃不过她犀利的眼睛。她总说,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但都关系到档案工作的质量,检察历史的凭证容不得半点差池,今天的敷衍就是对明天的不负责。
积极做好档案服务机关发展工作,认真遵循档案资料查(借)阅制度,主动提供档案工作服务,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较好依据,为检察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借鉴、凭证依据……范文萍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十五年来,宣化区检察档案从未出现文件卷宗遗失、损毁、失泄密情况。
守初心
“一楼档案室有点儿凉,你们一定要穿厚点儿,这两个厚椅垫儿你们垫好,不容易受凉……”日常工作中,范文萍总是不忘叮嘱档案工作人员,“有任何问题及时跟我沟通,我会随叫随到……”在范文萍的心中,虽然现在调离档案管理岗位,但是宣化区检察院任何档案相关的工作都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连工作人员的冷暖她也时常放在心上。
根据院里统一安排,范文萍从档案工作岗位调整到其他检察岗位,但她依旧怀揣着对档案工作的热忱,时常与档案工作负责人沟通探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十五年来在档案工作中总结的心得、经验与之沟通分享,新老档案人在一次次的讨论交流中完成了检察档案工作的传承创新。她们坚信,档案工作不是“边缘化工作”,也不是简单的资料保管,每年以千件为单位增加的档案数量,是繁复细致的办案记录,更是宣化检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历程。
时光无影,岁月有痕。范文萍在检察机关千千万万的干警队伍中,或许默默无闻,但她用更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以满腔的心血和汗水,诠释着一位检察工作人员无私敬业的高尚品质。